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句子翻译,(通用2篇)
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句子翻译(篇1)
一、危机四伏
原文:“晋侯、秦伯围郑,以其无礼于晋,且贰于楚也。”
翻译:晋文公与秦穆公联合包围了郑国,原因在于郑国曾对晋国无礼,并且在外交上对楚国有过二心。
二、临危受命
原文:“佚之狐言于郑伯曰:‘国危矣,若使烛之武见秦君,师必退。’”
翻译:佚之狐对郑国国君进言道:“国家现在处于危险之中,如果派遣烛之武去拜见秦君,秦军必定会撤退。”
三、烛之武的智勇谈判
原文:“夜缒而出,见秦伯曰:‘秦、晋围郑,郑既知亡矣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,敢以烦执事。’”
翻译:烛之武趁夜色用绳索从城墙上缒下出城,见到秦穆公后说:“秦、晋两国围攻郑国,郑国已然知道自己将要灭亡。但如果灭亡郑国对贵国并无实际好处,那么就冒昧地以此事劳烦您了。”
原文:“越国以鄙远,君知其难也;焉用亡郑以陪邻?邻之厚,君之薄也。”
翻译:越过其他国家去占领一个遥远的地方,您肯定知道这是困难重重的;为什么要消灭郑国来增加邻国(晋国)的土地呢?邻国土地扩大了,实际上意味着您的土地相对减少了。
四、析利害转秦意
原文:“若舍郑以为东道主,行李之往来,共其乏困,君亦无所害。”
翻译:倘若您放弃攻打郑国,而是把它作为您东方道路上的接待国,将来秦国使者经过郑国时,郑国可以提供他们所需的物资供应,这样对您也没有任何损失。
通过烛之武深思熟虑的分析和极具说服力的谈判,秦穆公最终决定撤兵,不仅化解了郑国的危机,还引发了晋、秦之间的矛盾,彰显了烛之武卓越的外交才能与智慧。
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句子翻译(篇2)
一、开篇点题——国难当头,临危受命
原文:“晋侯、秦伯围郑,以其无礼于晋,且贰于楚也。晋军函陵,秦军氾南。佚之狐言于郑伯曰:‘国危矣,若使烛之武见秦君,师必退。’”
译文:晋文公与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,原因在于郑国对晋国无礼,并且在与晋国的关系上又怀有二心,同时亲近楚国。晋军驻扎在函陵,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。郑国大夫佚之狐向郑文公进言:“国家处于危急之中,如果派遣烛之武去拜见秦君,秦军必定会撤退。”
二、烛之武巧舌如簧,剖析利害
原文:“若亡郑而有益于君,敢以烦执事。越国以鄙远,君知其难也。焉用亡郑以陪邻?邻之厚,君之薄也。”
译文:假如灭掉郑国对您秦国有利,我怎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。越过别的国家而把遥远的地方作为边邑,您应该知道这是很困难的。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(晋国)的土地呢?邻国土地扩大了,就等于您的势力相对削弱了。
三、晓以利弊,转向联盟
原文:“若舍郑以为东道主,行李之往来,共其乏困,君亦无所害。且君尝为晋君赐矣,许君焦、瑕,朝济而夕设版焉,君之所知也。”
译文:如果放弃攻打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,使者往来经过,供应他们所缺乏的东西,这对您秦国也没有什么害处。而且您曾经给予过晋君恩惠,他答应给您焦、瑕两城,但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,晚上就在那里筑起防御工事,这是您所熟知的背信弃义之事。
四、结盟建议,秦伯心动
原文:“夫晋,何厌之有?既东封郑,又欲肆其西封,若不阙秦,将焉取之?阙秦以利晋,唯君图之。”
译文: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?它现在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疆界,下一步就要扩张它西部的疆界,如果不损害秦国,它又能从哪里取得土地呢?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得利,希望您认真考虑这件事。
通过烛之武的雄辩,成功说服秦穆公放弃进攻郑国,转而与郑国结盟,展现出其卓越的外交智慧和胆识,成功化解了郑国的危机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